查看原文
其他

Nature Chemistry: 纳米晶多步成核的原位观测

2016-10-13 CCL 研之成理

前言:

关于纳米晶的成核与生长,我们研之成理已经做过较为系统的介绍、也推送过一些经典文章(具体内容详见文末相关阅读)。较之生长过程,成核过程因为难以观测和表征,从而更加神秘。但随着纳米合成技巧越来越成熟、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,纳米晶成核过程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步掀开。本期内容分享近期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原位TEM观测纳米晶成核过程的文章。


正文:

对于成核相变过程,最初人们认为是一步完成。从过饱和溶液直接转变为小晶核。但是,一步理论无法解释许多现象。后来,有人提出了多步理论。其中公认度最高的是:斯宾那多分解理论。该理论指出,在过饱和溶液中将出现两相,分别为富溶质相和贫溶质相。而富溶质相则很容易形成晶核。本文中选择水相贵金属金或者银纳米晶作为研究对象,通过原位TEM表征确证该成核过程分为三步:1. 过饱和溶液通过“斯宾那多分解(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pinodal_decomposition)”分解成为两相(3.0 s - 9.2 s);2. 富溶质相形成无定型纳米晶核(9.2 s - 11.3 s);3. 无定型纳米晶核结晶形成 “晶核”(11.3 s - 15.4 s)。具体过程如下图1和视频1所示:

图 1


图1a为原位TEM图,1b为成核过程模拟图。

视频 1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1309tjpgnx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为了进一步揭示成核机理,作者对贵金属纳米金的成核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,比如根据表征结果(STEM)推算了溶液和无定型晶核中Au原子的浓度,以及体系中nanocluster的动力学扩散系数Dmsd,见下图2。

图 2


图 2a为不同电子通量下,Au的成核过程(彩色是为了凸显粒子轮廓而添加)。图中可见电子通量越大成核越快。图2b为计算所得成核过程中cluster内金原子浓度的变化,文中指出其浓度高出初始溶液浓度200 - 600 倍。在电镜下,通过追踪无定型nanoclusters的踪迹,文中推出其扩散系数D (见图2c)。计算值远小于纳米颗粒(此处的纳米颗粒应该是指成核后纳米粒子)在体系中的扩散系数。正是这么小的扩散系数才使得TEM的原位观察成为可能。至于为什么扩散系数这么小,是因为本研究所选择的反应和表征体系有关。反应装置简易图如下图3(具体原理详见原文):

图 3


对于为什么会形成富金相,文中通过ab initio计算进行了模拟和解释,如下图4:

图 4


图中红白两色分别代表O和H。黄色球体代表Au原子。计算所得的结果大意为:从富金相溶液演变成为无定型晶核需要越过一个约13 个kT的能量势垒(295  K下)。正是这一能量,使得富金相的存在。而无定型晶核则很难分解回富金相溶液(能垒为54.3 kT,295K)。

点评:

本文通过原位TEM和相关推算以及理论计算,确证水相Au纳米晶的成核过程分三步进行。个人认为最推荐阅读的部分在于文中根据TEM结果进行的各种推算(原子浓度,扩散系数等)。Supporting information中的推算和佐证部分值得认真学习。

相关阅读:

纳米晶成核与生长的那些事——生长篇

一篇关于纳米晶生长的力作

纳米晶的形貌控制与粒子内熟化


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,主要包括专业软件(比如Digital Micrograph, TIA, Photoshop,Chemoffice,Material studio等)和基础知识(XRD结构精修,核磁,红外,程序升温实验,同步辐射,质谱,AFM,STM)的分享,以及相关领域最新文献赏析。目前,由于小编人数有限,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,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,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内容。

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们:邹主编(QQ:337472528)或者陈主编(QQ:708274),谢谢!

最后,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,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

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,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,1号群:已满;2号群:已满;3号群:585629919。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!

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,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,未经许可请勿盗版,谢谢!

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,轻松关注我们,谢谢!

获取原文和更多视频请点击 “阅读原文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